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夕赋

方苞 方苞〔清代〕

  岁云秋矣,夜如何其?天澄澄其若拭,漏隐隐以方移。试一望兮长河之韬映,若有人兮永夜而因依。彼其躔分两度,天各一方。会稀别远,意满情长。欲渡河兮羌无梁,空鸣机兮不成章。叩角余哀,停梭积恨,四序逴以平分,寸心抚而不定。悲冬夜之幽沉,迷春朝之霁润,睹夏日之方长,盼秋期而难近。

  尔乃商声淅沥,素景澄鲜,重轮碾而寻地,破镜飞而上天。汉影弥洁,宵光转丽,翼联乌鹊之群,桥现长虹之势。逝将渡兮水中央,若已需兮云之际。于是躧纤步以轻扬,搴羽裳而潜泳,玉佩露融,罗纨冰净,摘华星以为珰,对明蟾而若镜。笙竽则天籁纡徐,帷幔则彩云掩映,素娥仿佛以行媒,青女飘摇而来媵,古欢更结,离绪重陈。望迢迢而愈远,情脉脉而难亲,幸宿离之不忒,际光景之常新,允惟兹夕,乐过千春。况复严更警逝,流光迅驱,别当久远,来不须臾。念云端之重阻,眷天路之无期。莫不愿秋夜之如岁,怅秋情之如丝。

  乃有绣阁名姝,璇宫丽女,徙倚阶除,骈罗椒糈,闲耽时物之新月,巧乞天工之与。爱秋华之临空,快泠风之送暑。婉转芳夜之歌,密昵长生之语。惜光景之常流,恐欢娱之无处。

  况乃家辞南汉,戍絷幽都,望沙场之凄寂,忆庭草之深芜。方捣衣而身倦,乍缄书而意孤。望星河之乍转,惊日月之相疏。值天上之佳期,触人间之别怨。立清庭以无聊,痛河梁之永限。肠轇轕以为轳,意氛氲而若霰。激长歌以心摧,展清商而调变。

  歌曰:乐莫乐兮相于,悲莫悲兮新别离。今夕兮不再,晨光兮已晞。重曰:秋夜良兮秋河皎,度秋风兮长不老。荪一岁兮一相过,胜人生兮百岁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年中又到了秋季,夜色怎么样呢?夜空明净澄澈,好像擦拭过一样;更漏的水位默默地下移,计算着时间的流逝。仰望夜空,星河明灭,仿佛有人彻夜伫立在银河边。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天空中各行其道,各自一方,相见的机会少而分别的时间长,心中充满相思之情。想要渡过银河去相会,却苦于没有桥梁;织机空鸣,却织不出布匹。牵牛星叩击牛角而歌,哀怨满腹;织女星停止织布,暗自伤怀,长恨不已。将漫长的四季加以平分,区区之心还是难以平静。感伤于冬夜的昏暗沉闷,迷乱于春朝的晴朗湿润,目睹着夏季漫长的白昼,盼望着秋天遥远的相会。

  秋声淅沥,秋景明媚,太阳落下地平线,月亮升上天空。银河的形状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据苏惇元《方望溪先生年谱》附录《文目编年》,此赋作于作者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作者二十三岁与蔡琬结婚,三十九岁不幸丧妻,十六年间,多客居他乡,夫妻欢聚甚少。“归休于家,久者乃三数月耳”;“入居私寝,久者乃旬月耳”。痛定思痛,方苞深情回忆道:“妻常从容语余曰:‘自吾归于君,吾两人生辰及伏腊令节、春秋佳日,君常在外。其相聚,必以事故不得入室。或蒿目相对,无欢然握手一笑而为乐者。岂吾与君之结欢至浅邪?’(《亡妻蔡氏哀辞》)”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7(明清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简析

  《七夕赋》是一篇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美丽传说为题材的赋文。此赋以遥望星空发端,悄然引出牛郎织女,入笔自然。中间两段,对照描写天上佳期与人间别怨,时空交错,悲喜相融。状天上七夕相会的动人情景,境界优美而崇高;叙人间七夕乞巧风俗与思妇游子相思之苦,情致缠绵而哀婉。最后以歌作结,不仅深化了七夕欢会的意义,也使人的感情拔俗而升华。全赋以四六言为主,短语与长句结合,行文活泼而多致,意丰而韵美。

赏析

  此赋的第一段,先对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凄凉处境和孤独情感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和烘托,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同情,为后面写“鹊桥相会”进行铺垫,第二段则以浓墨重彩,对想象中的相会之景加以铺陈和渲染,场面绮丽盛大,情致哀感顽艳,至于第三段,作者从天上回到人间,转写世上男女的别离相思之苦,描绘众女子在七夕节“乞巧”的风俗,寄托了她们为自己的婚姻爱情许下的美好愿望,虚实相生,使情感的内涵更加深广。到了第四段,作者继而感叹那些离家在外、或戍守于边关、或奔波于羁旅中的人所遭遇的深沉痛苦而又绵绵无期的离愁,情感愈浓,而感慨亦深。在结尾,作者以歌辞的形式又同写牛郎织女会面的悲喜交加、一日胜于一生之感,表现了天上

展开阅读全文 ∨
方苞

方苞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24篇诗文  18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种梨

蒲松龄 蒲松龄〔清代〕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币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 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 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园

黎简 黎简〔清代〕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衫湿遍·悼亡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