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 汪藻〔宋代〕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官军仓皇渡江南逃,金兵却悠然自得地乘势南下。
就像勾践卧薪尝胆,女娲炼石补天一样,复国中兴之路虽然十分艰辛,可是还是大有可为。
然而各路将领纷纷袖手旁观,致使国家日益陆沉,民不聊生。
现在到处都是金兵,诸将抗敌无方,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多久才是收回国土的日子!

注释
敌骑:敌人的骑兵。
阴拱:谓暗中坐观成败。
倒悬: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下半年。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金兵大举南下,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十二月攻陷常州(今江苏常州市)。继而破江东诸郡,挥戈直抵越中。建炎四年(1130)正月,宋高宗赵构乘船沿海南逃,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失陷。“靖康之乱”后费尽艰辛建立起来的南宋王朝,顿时岌岌可危,江南百姓遭受空前劫难。由于韩世忠岳飞等爱国将领率兵还击,五月,迫使金兵退回到江北。当时,汪藻正在朝中任职。他看到国难当头,百姓惨遭涂炭,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愤慨,写下了这首忧国感时的诗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二分册》.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52-53

赏析

  诗人在开头两句直截了当地描绘出己酉之乱的景象,点明了令人耽忧的危难局势,诗人的感情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抒发的。“草草”二字,尽显南宋官军退逃时无心抗战、匆忙慌乱之状,“悠悠”一词则活画出金兵所向无阻、趾高气扬的神态。两相对比、触目惊心。这两个叠音词的使用,还巧妙地传达出这场劫难的规模巨大和时间的长久,可谓精炼贴切,言约意丰。作为宋军从北向南退守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长江,旋即也成为敌人的悠悠饮马处,国家所面临的空前危难就自不待言,诗人的忧虑也就不言而喻了。

  次联的写法非同一般的紧承首联,而是宕开一笔,去回顾己酉乱前曾出现的令人欣慰的局面。先用越王勾践故事:勾践立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首联中的“草草”凸显了宋军渡江南窜仓促慌乱的狼狈相,“悠悠”极写敌人骑兵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骄态。两个叠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于懦弱官军的失望、对嚣张敌人的憎恨。此诗反映了官军腐败无能自私、敌人猖狂侵扰、人民生活痛苦、天下混乱一片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对金兵的无比痛恨、对宋朝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汪藻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341篇诗文  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明日对酒

高翥 高翥〔宋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雪梅香·景萧索

柳永 柳永〔宋代〕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